学校首页
从垫底到第一,这位哈工程学子告诉你,不设限的大学生活才值得过!
作者
于畅洋
来源
新闻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3-09-21

分享

人物名片:

于畅洋,中共党员。曾获校一等奖学金、天楹奖学金;校志愿服务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结题、第四届国际大学生混凝土龙舟邀请赛一等奖、共创杯智能结构创新建造大赛一等奖、冰雪结构国际邀请赛二等奖等奖。

航建学院阿伯丁联合办学大四学生于畅洋用他从成绩垫底到专业第一的“逆袭”经历,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任何时候都不晚,“不为自己设限”的大学生活会有多精彩。

奋起直追,从工数41分到专业课99分

入学时,我的高考成绩并不十分理想。刚入学时,我便带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担心没有能力支撑住高强度的学习,又由于身为阿伯丁合作培养的第一届本科生,没有与我有同样经历的学长学姐可以交流沟通,当时我很不自信,自我价值感很低。

在这样的心态下,我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基础比人家差那么多,学不好是正常的。于是,上课我坐在中间排,躲在人堆里;听课看心情,偶尔认真听课,剩下的时间看会手机、犯会困,一堂课就这么过去了;课后作业更是随意写写,实在不会就抄个答案……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直到工数、线代两门课程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工数41分,线代68分,我才觉得“太丢人”。

我下铺的室友,两科都接近90分。高考分数虽然比我高,但也没有高太多。我不禁萌生了一个想法:什么高考成绩,学习基础,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刚到大学就颓废,或许把所谓高考失利的诅咒继续延续下去,那可能才是丢人丢到家!

我决心摆正心态,虚心向我舍友学习,强迫自己跟上他的节奏。上课不再坐中间了,无论什么教室,我都把靠门第一排当成我的专属座位;课上用心听课,下课第一时间抓着老师问问题,没有问题就去找老师聊天,聊考试聊人生聊理想;课后作业开始认真推导过程,以“自己能给自己讲明白”为标准。没课的时候,就和舍友一起去图书馆自习。记得有一次,遇见了研究不明白的问题,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我俩在楼道里拿着笔和本研究讨论了一下午;晚自习时常常额外“加班”,一直待到宿舍熄灯再回去。

后来,就渐渐有同学让我帮助讲作业题和考试题了,临近考试的时候,我更是忙得像“客服”一样,来交流问题的同学络绎不绝。但我不觉得烦,反而乐在其中,我觉得这是对我的锻炼,更是对我最近学习态度的认可。最终期末工科数学分析(一)考了86分,虽然不算很高,但是对于我的意义可是特别重大,这是我一个成长转折点,让我明白,即便我高考成绩垫底,但是只要我肯努力,机会的大门永远为我敞开。

在第二学年的学习中,在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等通用课上,我也能够达到和其他土木工程同学一样好的成绩。特别是土木工程专业的“结构设计原理”课,这门课是我们的专业核心课,涵盖三本书,由三个老师上课,6个学分。我在这门课的期末复习时,为了方便复习和记忆,我将书中例题和知识点整理誊抄在A4纸上,挨个粘贴到书架和墙上,粘成一张“题墙”,最终考试成绩99分,也是专业的最高分。第二学年的考试,在全专业55人中,我的成绩排名第1。

从此刻回想这段经历才明白,无论是成绩还是教训,只能代表着我们的过去,任何时候它不该成为我们不再前进的托词,也不可能是我们不前进的理由。从高考成绩垫底,到前五学期专业排名第一,3年的时光改变了我对自己能力边界的认知,只要肯努力,任何时候都不晚,依然可以活出我自己的精彩。

老师没教过,不是不会做的理由

在认真学习中文课程的同时,阿伯丁合作培养的学生还要同时学习每学期3门的全英线上课。在外方老师的概念中,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他们把“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中国古话,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点上,土力学就给我上了一课。第一次上课,老师在课上讲了一遍伯努利原理,还能跟得上;后面开始讲原位应力知识,我听了一会课发现越来越听不懂了。原来在第一次上课的几天前,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次邮件,告知这门课的形式是“翻转课堂”,要在上课前浏览一遍材料。我一拍脑门,才想起来自己也看过这封邮件,但是当时没当回事,没去看录播课。

后来就学聪明了,及时查收邮件,上课前一天晚上无论如何也要过一遍视频,大概理解其中课堂上要讲的内容,把听不太懂、有些疑问的点标记出来,等正式直播课上课时再交流。

作业题也需要同学们协同工作、交流讨论才能得到几乎完整的答案,而不是一个人做完了大家一起抄抄就可以应付的。比如数学分析课,成绩考核要求我们用三个方法在一个软件中求解二阶常微分、偏微分方程。老师在课上只讲过一阶微分方程的解法,没讲过二阶的解法;老师很严格,曾经把辅导课上所有不回答问题的同学,直接踢出直播间。

我和一些同学拜托助教老师给外教发邮件反馈,我们没学过、软件不会用等问题,想要老师换换题或者再好好讲讲。过了一上午,老师回复说要我们自己去想办法学习。

辅导员老师鼓励我,学吧,学学就会了。为了完成作业,我去CSDN、 GitHub上找算例,看Bilibili、 YouTube 数学建模视频,Mooc同济、浙大教学平台相似课程,剑桥三一学院官网同一课程教程,去看了HEU & Abd 图书馆资源,甚至找了论文文献资料代码参考。最后同学几人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分享自己找到的线索,重新写代码、做图表、写解析,完成了作业。

三年英方课程的熏陶,让我清晰一个命题,“老师没教”与“我不会”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成长是自己的事情,除了我之外没有人可以替代我自己实现成长这个过程,自己应该为成长负责。

图片因为是“小镇青年”,更需找办法锻炼沟通能力

小地方出来的孩子,势必就不如国际化大城市的孩子拥有如此多的交流、沟通机会;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北方小镇也远远比不过南方大城市。而我又是一个联合培养的学生,所以英语学习显得额外重要。

今年的第一季度,我在准备雅思考试,挑战以最短时间通过考试,节省些报考费用。我和另外两个共同备战雅思的同学,组了个“口语临时练习小组”,每天晚上相约图书馆研讨室进行口语高强度“对线”,根据题库里面的题目,互相提问和纠错。

作文写不好,我就网购一本写作书,踏踏实实按照书中所指的步骤来进行翻译和写作练习,学习里面的论点和论证;词汇量不够,我就天天抱着词汇书背单词;为了应对机考,网购全套的真题pdf电子版,为了熟悉用电脑答题的感觉。作文也在笔记本电脑上敲,一边锻炼写作能力,一边锻炼打字速度,经历了两个多月的训练,总共写了一百多篇大小作文。最后,我的挑战很成功,一举通过雅思考试。

由于我比较害羞,不善于表达,为了锻炼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刚入学我就主动参加了新生辩论队。那时白天上课,晚上在上铺打开台灯,认真读些从图书馆借来的关于辩论逻辑的书。经历了一、二个月的学习,我信心十足地参加校长杯的跨学院模辩。辩题是“灾难中的自私是否应该被谴责”,我负责二辩,虽然经历过知识的积累,但我实战经验还是太过薄弱。在别人陈词的时候,我听不清也记不住。之后由我质询的两分钟,大概是生命中最漫长的两分钟,在前一分钟,脑海里的稿子被我说得语无伦次;后一分钟,我憋得满面通红,没有话可以讲。

参与辩论队的活动、并为之付出心血和时间,却最终发现我并不适合辩论,现在看来,这是一种宝贵的试错。我在参加这些辩论的过程中真正锻炼了临场反应和思辨能力,留下很多珍贵的记忆。

我一直很感激在辩论队的那段日子,在那里,我见识到我成长的可能性,也拓宽了我的能力边界。在那之后,我有更多精力和力量,自信地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

2021年,我担任了班长;2022年我成为航建学院的团委副书记。这三年里,我获得过校志愿服务标兵、校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校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等称号,拿过天楹奖学金,Has奖学金……可以说,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经历,我都从中收获了很多。

三年来我一次次突破自己的认知和能力的边界,一路成长、一路收获。同学们,趁阳光正好,趁青春年少,不要给我们人生设限,我们未来有无限可能。

编辑:赵琳琳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