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党的故事我来讲】传承军工精神,践行深蓝使命
作者
刘玥君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07-01

分享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0年的风风雨雨。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在探索中走向成功。这背后蕴藏着的是一系列凝聚时代力量的红色精神,临危受命,诞生为国,哈军工精神便是这红色精神中最为坚毅的一脉。

1953年,哈军工在炮火中催生,在新中国国防技术现代化起步伊始,以一己之力扛起了责任与重担,为我国国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百年尤未老,一世纪正青春。在党的领导下,哈军工厚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红色基因,赓续“忠诚担当”的红色使命,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学子,成为“海洋强国”的超强推动力。

以邓三瑞院长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忠诚为国、坚韧奉献”的一生是对哈军工精神的生动诠释。他曾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的常规动力实验潜艇,并承担了我国第一代智能水下机器人的研制重任,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是我国水下智能机器人的开创者。邓三瑞教授一生为船、为海、为国防,很多人都称他为“中国潜艇之父”,但他并不认同,他说:“我不是什么潜艇之父,我认为叫个先驱者还可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邓三瑞教授既谦虚,又淡泊名利,他用科研所得的报酬给学生们购买了大量书籍,余下的钱也悉数交给了学校。他也是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讲起课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他的“教师应当是火花,应当是春风”的思想感染了无数后辈,他的“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教学理念得到很多人推崇。2011年,81岁的他为毕业生上了最后一次党课,他教育学生要“永远的忠诚、无私的奉献、为母校争荣光、让党旗更鲜艳”,完成了“培养后继人才”这一党和国家交给他的最后一项任务。我曾有幸参观了邓三瑞教授的事迹图片展,回想起来依旧深感敬佩,正是有如邓三瑞教授这样的代代军工人,让“忠诚为国、坚韧奉献”的哈军工精神不断得以发扬。

忆往昔风雨兼程,看今朝风华正茂。坚定理想信念,勇立创新潮头,新时代新征程奔涌的“后浪”在行动,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佳绩。“奋斗者号”成功下潜突破一万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哈军工52期学员李国瑞博士的仿生智能机器人研究成果论文作为封面文章刊发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上;哈工程全海深AUV“悟空号”创造了我国无人无揽潜水器AUV下潜的新纪录……他们既是泡在实验室里刻苦钻研的科研开拓者,又是乐于助人的师兄师姐,常常会举办讲座为我们答疑解惑。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在“海洋强国”战略的引领下,以张蔚欣、李海超为代表的哈军工青年科研工作者们铭记前辈嘱托,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我国海军建设和国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用严谨求实的科研和春风化雨的教学传承和发扬着哈军工精神。

时光飞逝,转眼我已经是一名大三的学生,是新一代军工精神的传承者。大一我们初来学校,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纪录片《揭秘哈军工》,那是我第一次了解这所学校的历史,真切感受到了这座学校对于新中国的重大意义和它背后的忠诚与坚韧。每当看到军工纪念馆前的“受命”群雕,每当看到屹立于军工操场前陈赓院长的雕像,我都深感使命在肩。如今,哈军工已经变为哈工程,但哈军工精神的火种依然在无声地燃烧,在校门前“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每一处笔锋中,在校园建筑的飞檐斗拱和灰瓦白墙上,在哈工程学子每一个勤勤恳恳、艰苦奋斗的日夜里。哈军工精神是朴实的,是沉默的。我虽没有做出邓三瑞前辈那样巨大的贡献,也没有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的期刊,但我坚信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向下扎根。从不缺席每一堂课、认真学好每一门科目,再到参加各项科创活动、去山村支教这些实践活动,我都尽心尽力。因为深知我们承载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期许,承担着传承军工精神的重任,更承担着我国国防事业的未来,所以我选择脚踏实地。这于我而言,于每一个哈军工学子而言,都是对哈军工精神最好的诠释。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前辈请放心,新百年,我们在“奔涌”。作为新时代军工精神的传承者,我们不会忘记当初选择哈军工的初心,不会忘记“为船、为海、为国防”的光荣使命,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编辑:张杏  审核:朱虹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