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我的家族史
作者
2014051426 张硕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7-11-17

分享

寒来暑往,花谢花开,回望岁月的长河,我们总能拾起斑驳零散的时光。每个家族的悲欢离合,都是历史的缩影。回忆小家的故事,才能更真实地触摸国家的历史。

将思绪带回到上个世纪40年代。外公兄弟姊妹6人,外公和两个哥哥都是中共党员、革命军人。1946年,四平保卫战正式打响,东北地区迅速集中主力,坚决扼守四平地区,外公的二哥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1950年6月,毛主席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外公的大哥正是其中的一员。因为自小受兄长的熏陶,成年后,外公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兄弟三人用行动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也用生命诠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精神。

后来,复员转业的外公遇见了外婆,外婆富农出身,读过私塾,解放初期土地革命使得外婆家远赴他乡。外公外婆育有六个子女,我母亲就是家中最小的女孩。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温饱是头等大事,家里孩子多就需要更多的付出。外公军人出身,又是中共党员,对自己和家人要求非常严格,即便生活艰苦但始终坚守信念,从不做损公肥私、违法乱纪之事。春雷乍响,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外公外婆不用再节衣缩食,也不用再为温饱的问题焦虑。这些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故事讲到这里,不得不提我的曾祖父,素未谋面的他一直是家中的一面旗帜。曾祖父,清末进士,先后从医从教,由于对满清政府的不满加之受到当时先进思想的影响,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北伐失败后,曾祖父已然对当时的政府失去了信心,看着满目疮痍的国家和日渐衰老的身体,曾祖父仿佛看不到中华民族的希望,在一声声叹息中离世。

1911年,祖父出生,因为从小受曾祖父的影响,立志从医济世。然而那个动荡的年代没有给祖父从医的机会,为了填饱肚子,祖父只能四处漂泊。解放后,祖父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哈尔滨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文革前期被下放到农村务农。60年代,那是个充满灾难的年月,除了自然灾害,还有全国上下实行的大跃进、总路线等运动,温饱是大问题。祖父母乐善好施,为人诚恳善良,他们主动帮助贫困家庭承担起了养育子女的责任,他们一生养育非亲生孩子10余人,育子女二人。1998年,已经86岁高龄的祖父依然走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受到区委区政府的表扬,当地报纸还撰写了特刊,称赞这位老中医的事迹。我在祖父的身上,看见了医者的至仁至善之心。

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70后,都是学校的第一批红领巾,第一批共青团员。父亲2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母亲2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都是所在党组织的优秀党员。父亲是一名医生,从医20余载,始终如一坚持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理念,树立了良好的共产党员形象。母亲是区级骨干教师,不知不觉已经在人民教师的岗位上奉献了24个春秋。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与时俱进,他们坚持学习党的思想方针政策,为国家和人民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孩童时期,我听着祖父母讲述那个动荡的年代;少年时期,我又听着父母讲述着阔步前进的新中国;而今的我,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深知党员的使命与职责。虽然没有亲身经历百年沧桑变化,没有亲眼见证华夏复兴之路的坎坷与艰辛,但是作为90后的我们,不仅仅是家族的希望,更是中国梦的践行者。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续写华夏新篇章。

春来秋往,潮起潮落,送走了封建主义的桎梏,迎来了中华民族的新生。也许回忆是苦涩的、灰暗的,但忆苦思甜,方知最美好的时光不过当下,最明媚的时光不过未来。

编辑:赵琳琳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