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学习不是负累
作者
张一冉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7-03-24

分享

作为一名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每当上课听不懂的时候,社会学家的社会理论都会化作一个个会跳舞的符号,在眼前转啊转。无论我怎么使劲辨别,都不知其所以然。这时,我就会问自己,为什么要选择社会学专业呢?可是,一旦我终于弄懂了看似艰涩难懂的表达背后,作者想表达的真实意图时,我又暗自庆幸,还好自己选择了社会学专业,能够从一种常人很难想到的视角对社会进行解释和研究。所以,对于我来说,学习社会学不总是一个乏味的过程,也不总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过程。我在这其中,时常感受到挫败,偶尔也与一点即通相遇,更多的则是在苦思冥想、举一反三的尝试后,体验到心理学上所说的“啊哈”时刻,也就是我们会突然明白一些难解的问题,然后恍然大悟。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因听不懂、不理解而沮丧,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也会因获得了一种新的看待问题的视野和方式而欣然开怀,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前进息息相关的。这样的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可是我们通常也会在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将这种过程上的错误折射到学习本身上去,认定都是学习惹的祸。

“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我明白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作为一个过来人告诉你,学习就是一个枯燥的过程”“我现在看到这些题目仍然感到苦恼,哪里有简单易学的知识呢”……类似这样的话,我从小到大听了很多次。每次,大人都是出自好心般安抚我们因学习所感受到的痛苦、挣扎、伤心、失落、自卑、疲倦等情感,帮助我们摆脱内心的谴责,一味地把错误都归在没有嘴可以反驳的学习上。可是,仔细想想,既然学习知识是一个本质上就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我们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却为何迟迟没有发挥作用,来帮助我们躲避学习,转而用其他方法去获得更好的生存方式呢?相反,长久以来,从开始发明文字、语言与技术的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学习就是一门最为广泛的功课,被每一个人所接受,只是学习的内容、形式不同罢了。所以,我们不得不说,学习的意义是经历了时间和经验的检验的,那些对于学习“无用、无趣、无意义”的认定和判断,并不足以动摇学习在个人成长、社会整合、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上了大学以后,伴随着“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我们的个体角色、个人能力、自我意识上也完成了一系列的转变。落实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就是,大学生活里没有了死板的自习时间,没有了教条般的知识点和考点要记、背,没有了周练、月考、模拟考的疯狂摧残,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多了,在成人世界里获得了合法性的活动也相应增多了。于是,大大小小的事物开始缠身,我们每天忙于健身、奔波于社团活动、沉迷于网上购物,逐渐活成了“我们想要的模样”。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这样那样的活动不断压缩着学习的时间、思考的时间、沉静下来的时间。我们的口头禅变成了“今天不去图书馆了”、“下了课我不留在这里自习了”、“赶快回寝收拾收拾去开会啊”……可是,作为学生的主业、最不应该忽略的学习,却成了最富有弹性的事情了。深究这背后的原因,我想离不开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从而对学习产生了来自心底的拒斥。

但是,我们真的能因为没有人强制就不学习么?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在这样一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里,每个人只有保持高度警醒的状态,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增量,丰富个体的知识储备,才能防止不进则退。这样的目标,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做到。同样,很多第一眼看起来并不那么吸引人的东西其实都有峰回路转的魅力,学习也不例外。投入其中,享受学习,收获快乐,我们才能摒弃对学习的误解,获得个人的成长。

编辑:赵琳琳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