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重温红色经典
人生无一不抉择
——读《抉择》有感
作者
孔德智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5-10-23

分享

人生便是场弈棋,棋盘上星星点点交错纵横,万千落子处,是满盘皆落索,还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一切的一切,只在下棋的人那一刻的抉择。

这极其厚实的一本书,没有浮华辞藻,没有矫情造作。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笔下北方省城的故事,那么直白,那么跳跃,不需任何委婉的包装,若火苗般纵情而舞,如暴风雨般淋漓酣畅,所有的情感径直扑面而来,击打着心房。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国企改制的洪流下,一座曾经无限辉煌的棉纺厂濒临破产,工人们闹事,终于捅破了公司领导的腐败。身为市长的李高成在一次次的秘密调查,逐步了解实情之后,赫然发现,他深深信任的老部下、老上级、与他夜夜共枕的妻子早已站在了黑暗的彼端。这场斗争,乌烟瘴气,盘根错节。他的威信,他的自尊,他曾经所有深深依赖的,在这场党和人民对于腐败势力的斗争中差一点消灭殆尽。然而最后的最后,在目睹了赤裸裸的真相之后,即便太过艰难,在利益与良知、在污浊与党性、在个人与人民之间,他做了最坚定与最正确的抉择。

李高成,他性格中的过分老实是我不喜的,这也是他自身悲剧的由来。尤其是当看到他的妻子以他名义收受贿赂他却浑然不自知,还时常帮别人数钱的时候,我也是着实气了一把。然而当这些过去,当他明白“摧毁和颠覆着改革的,把人们对改革的热情全部变为对改革的憎恨的,正是眼前的这一群人”时;当他立于桥上看着这座在黑夜里灯光闪烁的城市,下定决心要与腐败分子干到底时;当他的这种真诚与天真、对工人和人民的发自内心的爱一览无余时;当他最后在最痛苦的境地勇敢地做出抉择时……这些,让我为之敬佩,也让我深深震撼与感动。

对于如今尚且漫步校园的我们而言,或许腐败离我们太远,仿佛只是新闻标题上的字眼,就连社会,我们都不曾涉深。因此我们可能无法体会那种在国家与小家之间,如陷泥沼无法决断的感受。然而,再单纯的人,也会在这样的文字里深思自省。

人生面临的抉择很多,在这样的抉择面前是否迷失自己,或者,还未做出选择,已然丧失信心与勇气。许多人,如同书中的郭经理,不也是在无奈中被拖进了染缸,最后无法自拔。人受到环境影响的,然而究其原因,还是内心不够强大。唯有以本心为前提,方能于淤泥中不染分毫。

人生能够自主做的抉择太少,甚至只有出生而已。放眼望去,仿佛这条路上尽是岔路口:大的、小的、长的、短的、三岔路口、十字街口……无一不需要做出选择。在这方小小天空下的众人,或许应该看看周遭的人,在做些什么,在自身面临抉择时,是否也能守住本心。

作者张平曾说过:“腐败分子对国有资产的巧取豪夺对工厂、对人心损害最大。他们想方设法把国家财产转化为私有财产,却把工厂的不景气归因于现行体制,要求更彻底的私有化,反而是普通工人对工厂怀有强烈的爱心。腐败分子的行为使受害工人对改革从积极热情的参与变为怀疑、惶惑甚至反对、抵制。他们动摇了人心,动摇了改革的基石。”语录歌里有一句:共产党员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李高成所做的抉择,最好地诠释了这粒种子的重要性。

【作品简介】1997年群众出版社出版,张平著,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一部热切关注时代和社会的警世之作。拥有上万人的大型国营企业纺织厂濒临破产,几千名即将失业的工人聚集在厂门口准备上访省委,偌大城市的交通即将陷入瘫痪。临危之际。清正廉明的市长李高成只身赴工厂了解情况。经过私访,弄清临了企业倒闭的祸首。正当他准备向腐败势力反击的时候,得知自己的爱妻竟是这个腐败集团的一员。正在党性与亲情面前,他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编辑:赵琳琳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