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培养忠诚可靠顶用的船海专业人才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作者
李陈峰
来源
船舶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2-03-14

分享

我目前承担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和《计算结构力学》等5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年均授课200多学时。在日常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我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课程思政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被大家评选为“我最喜爱的老师”,同时荣获了“教育教学先进个人”等荣誉。

结构力学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两大核心力学”之一。因此,《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设计、建造、营运、维修等全寿命周期的经典结构力学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结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课时72学时,是我们学院学时最长的一门专业课,也是我最看重的一门课。我讲这门课已经快十年了,相关知识点已了然于心,但每次讲这门课,我都会有新的认识并感叹经典力学之魅力。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也积极地将爱国情怀、哲学思维和立德树人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溶盐于水、润物无声。

结合工程案例,弘扬爱国情怀,增强专业自信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课程中涉及众多工程案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绪论部分介绍“船舶结构力学的内容与任务”时,让学生了解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的发展现状,以辽宁舰、蛟龙号等先进装备为例,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介绍相关装备的先进性水平及我校参与完成的一些科研工作,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民主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时,在每个章节理论知识的讲解中,有机融入相关结构力学方法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中的应用案例,例如在辽宁舰总装坐坞方案制定中采用了力法的弹性支座连续梁理论进行坞墩布置和坐坞安全性评估,飞行甲板设计中采用稳定性理论开展了初步设计,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技术创新与重点装备发展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对专业及行业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让“海洋强国”的理念根植于心中。

以力学观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花落梦深处,道藏技里边”,结构力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解析法中的力法和位移法、能量法中的虚位移原理和虚力原理,体现了对立统一,即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杆的弯曲与失稳,蕴含着量变与质变的事物发展规律;在船体板架(多跨纵骨)稳定性中,横梁作为纵骨的支撑,横梁刚度增加有助于提高板架的稳定性,一旦横梁刚度超过临界刚度,板架的临界应力只与纵骨自身刚度相关,不再随着横梁的加强而增加,这包含着内外因辩证原理,即内因(骨材自身刚度)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横梁刚度)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进一步引申出“打铁还需自身硬”,个人的发展源于自身的努力,家人朋友和老师的帮助并不是决定性的。这些内容随堂讲解,可以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从专业角度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

立德树人,铸就船人之魄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培养忠诚可靠顶用的船海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立德树人。要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为铸就成才之路添砖添瓦。“中国潜艇之父”邓三瑞,一生“为船、为海、为国防”,在缺少资料、没有设计经验、没有任何潜艇水动力学试验装置、配套零部件质量低下的情况下,他作为总设计师带领师生,大胆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边设计边实践,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艘常规动力试验潜艇;徐玉如院士毕生致力于水下机器人研究,为我国水下智能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他推动智水系列从无到有的建设,成为水下智能领域的先驱;校终身荣誉教授戴遗山,扎根黑土,不求闻达,奠定了我国船舶水动力学基础。课堂上通过杰出人物事迹引领,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三全”育人目标,应该且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编辑:刘涛  审核:刘涛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