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所见所感
作者
自动化学院 王元慧
来源
新闻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8-10-19

分享

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人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机器人路径规划与控制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相关课程的学习,了解国外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学习内容及形式,为回国从事教学工作提供参考。这一年的访学经历受益颇多,现就新加坡国立大学教学理念及授课形式、科研与实验室、人才培养等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教学理念及授课形式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级顶尖综合性公立大学,成立于1905年,20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12位,亚洲排名第1位。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定位是“以亚洲为中心的全球大学”,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汇集于此,思想碰撞交融,无墙化的校园彰显了世界一流大学的魅力。我通过旁听专业课程、与师生交流,亲身感受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育体制、文化和教学理念,更好地了解了其课程设置体系及学生助教等日常管理细节。国立大学在学生培养目标方面,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从上课形式及课程考核制度上也能体现出来。

这里的研究生课堂并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更多的是在基本知识传授背景下,师生的思想交流和互动,如同我校教师沙龙活动一样,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教师讲授的内容是基于自己在该领域内的建树和积累的丰富经验,从基础概念讲起,扩充深入的案例、问答、互动,形式非常灵活,整堂课下来,轻松而收获满满。同时,老师会布置本次课的复习材料与下次课的预习材料,先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下课后继续探索深究。授课形式则以交流沟通为主,鼓励学生有问题随时讨论,进行即时互动交流探讨。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大家用极短的时间分析一个问题,给出各自的解决办法和思路。在课程中期和课程结束前,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研究方向分别做一个学术报告,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控。学生基本围绕自己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进行选题,并合理地解决问题。通常一门课的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学术报告及展示等,其中期末成绩所占比例低于50%,甚至有的只占20%。授课及考核形式的多样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所学知识不局限于某本书,而是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延展。

二、科研与实验室情况

在国外工作的一年中,每天朝九晚九地泡在实验室里,可以说我对科研实验室有着无比浓厚的情感。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实验室非常大,按照不同功能进行了分区,主要由学术室、硬件加工和制作区、试验和测试区、研讨区等组成。从硬件设备来看,实验室的设备更偏重于基础研究,设备的采购也完全依据每个人的创新性思想和方案,来支撑各自的研究。

所有公共实验室均全面针对学生开放(部分课题组利用科研经费购买的专用实验设备不开放),并可供部分本科生试验课程使用。除课内必修的实验课程以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专业知识,利用开放实验室完成自己的某个想法或者项目。令我震惊的是,每天都会有一些学生彻夜试验,半夜12点以后,实验室仍有部分区域呈现出紧张繁忙的景象。实验室安装了刷卡式门禁系统,每个有权限进入的人员,都需要通过学校安全部门的线上学习、线上测试、线下集中培训与考核,颁发了安全培训证书的,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实验室整洁有序,大家自觉珍惜和维护所用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实验室管理员只负责实验设备的维修,不存在各种设备机时统计、实验室卫生维护等繁琐工作。这样节约人力的同时,充分利用了实验资源,给想做实验的学生和老师提供了更方便的平台。

三、人才培养情况

研讨会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最常见的一种学术交流形式,几乎每周都有各种专题的研讨会。工程学院每周都会邀请校内外的知名教授进行学术讲座,对讲座领域感兴趣的老师和学生,可以与报告人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每个课题组每周也会开组会,通过组会了解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并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及时归纳总结,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开阔思路,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此外大多数导师都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本学科重要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即所谓的行业顶会,让研究生及时了解国内外该领域重要的研究动态,与本学科专家探讨,开阔自己的眼界及思维。教学楼有专门的咖啡广场,提供大量的人性化桌椅,供师生边吃边研讨,这就是俗称的咖啡文化,可以帮助扩大师生的学术人脉圈。走廊处处都有面对面研讨用的座椅,总能看到学生探讨问题,并且学生都很自觉,不进行大声喧哗影响他人。这是因为这些学生都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或具体工作,明确自己的兴趣点和努力方向,所以能很好地利用时间。所以我们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去学习,激发他们科学研究的兴趣,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让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学生的科研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使我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世界名校的成长与运作情况。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我会合理借鉴其先进的高等教育经验,结合国情及校情,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业务能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编辑:赵琳琳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