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姚郁:理清思路 凝心聚力 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工作
作者
副校长 姚郁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3-05-10

分享

党的十八大报告,主题非常鲜明,82个字深刻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目标前进”的重大问题,同时,提出了“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等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科学发展的方向和途径,提出了指导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要求,把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通过学习十八大报告,深感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需要进一步提高对高等教育和社会使命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对高等教育内涵和发展方向、发展途径的认识。具体到我校,需要怀着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思我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深刻理解学科建设内涵、目标和重要意义,以科学发展为指引,把认识具体到工作实际,把力量凝聚到真抓实干,扎实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学科是实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一流大学均因其一批一流的高水平学科而知名。纵观国内外著名研究型大学,往往都有其特色鲜明、引领学术前沿发展方向的学科或学科群,如果说学科是支撑一所大学的基石,学科建设则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所以,抓住了学科建设,就抓住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就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统领全局的作用,也才能使学校在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中力争上游、脱颖而出。

一、从评估看我校学科建设的不足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对“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的分类管理和指导、实施“2011”计划是近时期我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举措。“211工程”旨在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力争使更多的重点学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即其建设的意义在于体现一个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水平,培育学科高峰。2012年我校“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通过了国家验收,但验收结果反映出我校对“211工程”建设认识不十分到位,摊子铺得过大,更暴露出我校在队伍建设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培养及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2012年12月,工信部完成了对部属七所高校两化融合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基础学科、重点专业的评审,我校申报了力学等6个两化融合类重点学科和集成光子信息技术、海洋信息工程2个新兴交叉学科。两化融合类学科只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获得通过,我校无任何符合条件的基础学科能够申报。通过这次评审可以看出:我校的通用学科没有优势,基础学科非常薄弱,与研究型大学地位不相称。

教育部于2013年1月下发了《关于改进和完善博士生招生计划管理办法有关工作的通知》,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依据人才队伍、教学科研成果等方面12个指标,对各高校博士生招生基准规模进行了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将对各类高校年度博士招生计划进行分类管理。我校被列为限制支持类,招生人数将调减37.6%,在部属七所高校中博士招生人数将最少。这件事情反映了我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严峻现状,如果处理不好,将极大限制我校的后续发展,因为博士生是我校从事科学研究、产生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主力军。

2013年1月29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通过这次评估,纵向看我校取得了一定成绩,7个学科排名提前,特别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得分90分,但我校其它学科得分都在75分以下,个别优势学科排名下滑。当然,学科评估的目的不是把排名结果拿出来晒,而更是一次“全面体检”,关键是让各学校借此机会更为清楚地认识自己,更进一步地了解兄弟院校的学科建设情况,重在审视学科建设的优势与不足,查找差距和原因,明晰未来发展思路。

总之,我校学科整体实力不强,学科间相互支撑度不够,学科体系不够完善,特色学科核心竞争力不强,与我校地位及发展目标不相适应。

二、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

为实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学校提出了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即“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高水平科研产出为突破口,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为手段,以政策措施综合配套为保障,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对事、干成事的文化氛围”;并提出了学科建设工作应坚持“明确目标、形成共识,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强化导向、政策配套,落实责任、重在成效”的原则。

为此,学校确定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工作:

不断提升学科建设理念,深刻理解学科建设内涵,不断提高对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清晰学科建设发展目标,特别是要准确把握学科建设的核心、关键问题;

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政策措施导向,激发广大教师的活力,全校上下逐渐形成浓厚、宽松的学科建设氛围,特别是要形成全体教职工都理解、关心、支持、参与学科建设的氛围;

建立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通过学科专业建设办公室这个平台统筹协调,加强学校相关业务部门、各学院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理顺各方面关系,逐步建立学科建设良性运行机制及配套政策,特别是要解决好政策不到位、不衔接、不配套、碎片化的问题。

[1] [2] [3] 下一页

编辑:B_lijiaheng  审核:coast

[1] [2] [3] 下一页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