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信通学院:构建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教师分类管理考核制度
作者
佚名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4-07-16

分享

从2013年启动学科建设专项,到2014年1月首次与设有硕士点的院系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学校建立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院系绩效考核制度的意义在于把学院变成办学主体,推动各院系主动谋划、主动创新,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信通学院结合学院学科发展实际,积极构建以学科建设为导向的教师分类管理考核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学科建设、人人参与学科建设、共同推动学科建设的良好氛围。

一、学院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

根据2013年国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学科评估高校排名》,我们可以看出信通学院的学科建设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不足:

1.学院学科排名有所提升,但评价指标的均衡性仍不尽人意。学院在参评学校数量增加的情况下,还实现了学科排名的位次前移,提升了46个百分点,在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中位次提升近45个百分点。但各项评价指标的排名仍不均衡。人才培养质量(13名)、学科声誉(23名)较好,但师资队伍与资源(31名)、科学研究水平(并列37名)仍然较弱,短板问题依然未能有效解决,4项一级评价指标离散性较大,一方面反映出学科发展相关因素的内部关系不顺畅,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科整体发展的平衡性不合理。

2.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教师分类管理与考核工作取得实质进展,但少数教师的认识程度仍有待提高。依据学校党委下发的分类管理实施意见,学院在2013年系统制定了教师分类管理的相关政策,首次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系统地制定了各类教师的上岗条件、岗位职责、职称晋升及业绩津贴发放办法,明确了各类教师应该完成的具体工作,上岗条件、岗位职责充分体现了学科内涵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与教师职称晋升及业绩津贴发放紧密相关,建立了学科发展与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目前学院教师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少数教师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仍有待提高。

3.青年教师干劲十足、进步显著,但有利于其快速发展的学院内部环境仍需建设。经过近几年的磨练,学院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进步显著,已成为学科建设工作的一支生力军。尽管学校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支持政策,但学院层面的配套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环境还不够理想,仍需建设。

二、学院学科建设的经验与总结

学院对近几年学科建设工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1.作为学科发展的“融合器”,“协同”在学科内涵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学科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科研,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学位授权点,同时更不是科研、人事、教学的简单叠加。学科是科研、人事、教学三者相互促进给力的有机协调体,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而国际化渗透在三个要素当中,协调的程度决定了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领悟学科的深刻内涵,及其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作用,因此,当前学院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要继续提升全院教师对学科内涵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加快补齐短板,尤其是师资队伍与资源和科学研究水平这2项工作。

2.作为学科发展的“加速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是相同的,两者缺一不可。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既要运用激励手段,又要采取约束(引导)机制,甚至约束比激励更有效。激励和约束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学院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规范教职工行为。如果说,激励是引擎,那么约束则是制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过去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激励用得多,约束用得少,甚至不用,从而造成重激励轻约束的现象,对教师在学科建设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并不理想。其实,没有制度约束,激励很难取得较大成功。以学科建设为导向的教师分类管理考核制度的构建,作为学院多年来学科建设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均衡利用,既明确了教师的具体任务和目标,体现了学科内涵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与教师职称晋升及业绩津贴发放密切相关,从而建立起学科发展与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1] [2] 下一页

编辑:刘蕴喆  审核:刘蕴喆

[1] [2] 下一页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