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飞出国门的领头雁
——记 85 级校友,哈电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宇
作者
赵琳琳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03-26

分享

人物简介:郭宇,我校85级校友,现任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级工程师,是中国首批海外电站出口的建设者。2007年,主管的苏丹吉利联合循环电站项目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其个人先后获得“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等。

雁群高飞头雁领。宏伟壮丽的迁徙,翻山越岭的跋涉,在头雁的带领下,雁群得以展翅高飞,面对障碍和困难,义无反顾、不离航向,向着目标不断飞翔。母校是个培养头雁的地方,数万只头雁从这里起飞,飞向祖国的天涯海角,郭宇便是其中之一,毕业30年、坚守30年,在向世界输出中国动力的的万米蓝天上奋力飞翔。

起飞:军号响起的地方

郭宇的父亲是哈军工时期的学员,后又留校任教,在郭宇的印象中军工大院的每个人都像父亲一样,质朴、正直、严谨、严守纪律、精神饱满,每个人充满正能量。家住军工大院的郭宇,伴着军号声长大,耳濡目染了代代哈军工人以国之需求为奋斗目标的精神追求。

1985年,18岁的郭宇在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如愿以偿地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学府,这是他志愿填报表上的第一志愿,也是唯一志愿,选择来到父辈学习、战斗过的地方,回归那个军号响起的地方,开始了为放飞梦想奋斗的一生。

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祖国的各项事业方兴未艾,郭宇敏锐地判断计算机在社会、国家未来的发展将会有大用途,再加之其数学基础好,郭宇选择了当时并不是很热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时期,郭宇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扎实,学了一身的本领,为今后走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但是,用郭宇的话说,比起专业知识的学习,同学的友谊、老师的恩情、哈军工精神赋予他更宝贵的人生经历。

回想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顾国昌教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丰富渊博的学识,宽阔博大的胸怀,天高海阔的眼界是郭宇一生的榜样,给予他飞翔的力量;崔波指导对待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上给予关心,情感上给予关爱,只要学生需要便随时出现,这种陪伴的温暖让郭宇至今难忘。阔别母校30年,直到现在,在母校学习生活的片段还经常出现在郭宇的梦境中,那嘹亮的军号声时常在耳畔回响。

向上:万米蓝天之上

90年代前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社会上最好的就业方向是进出口贸易公司,计算机作为通用工具学科,在当时的热门单位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非难事。然而,郭宇却一心想在专业领域发挥特长,做些前辈们没有做过的事,他选择了一个当时只有不到50人的制造厂——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公司,他判断那里是专业能够得以发挥的主战场。1989年,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公司承揽我国第一个大型机电设备出口项目,巴基斯坦古杜电站项目,需要招聘专业技术过硬、外语好的青年人加入其中,郭宇凭借优异成绩顺利通过考核,开启了让中国动力走出去的漫漫征途。

作为一名新毕业的大学生,郭宇看到了老工程师为突破技术难点倾注心血,看到了施工人员远在他乡开疆破土的艰辛,看到了公司上下勠力同心的决心,亲眼见证了国产电站设备走向世界。

巴基斯坦穆扎法格项目是郭宇全程参与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他展翅向上,飞翔于万米蓝天之上的奠基之作。在该项目中,郭宇担任项目工程师,主要负责仪器仪表控制,面对全新的挑战,郭宇只能边学边干,“跟着干、学着干、摸索着干”是他总结的工作方法。当时,遇到的首要困难就是语言沟通的障碍,与巴方项目成员开会商讨方案、对技术难点的争论、双方利益的谈判等,都需要口语基础,尤其是专业词汇应用,为了顺利应对白天的工作,郭宇利用夜晚学习英语,第二天主动找巴方人员交谈,这样周而复始地学习、练习、再学习,五年的项目练就了郭宇流利的英语。作为工程项目的甲方,要统筹工程的进度、协调双方的关系、管理承包单位等,工作上环环相扣,容不得一丝马虎,质量控制、计划控制、安全控制、环保控制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巨大的压力像石头一样压在项目组成员的心口,但大家深知项目关系到中国大型机电设备出口与巴基斯坦的长期合作,关系到国家利益,分秒必争、点滴必争,打造的是中国在大型机电设备出口项目工程上的中国名片,争的是万米蓝天之上向上飞翔的广阔空间。

巴基斯坦穆扎法格项目整整持续了5年,按照工期截点,项目组的成员轮流驻外,郭宇驻外近2年的时间,他离开的时候妻子才刚刚怀孕,项目结束回家时孩子已经呱呱坠地,在家庭最需要他的时候,他选择了坚守。“父辈、师辈那代人身上的以国家需求为第一需求的价值追求深植于我的心中,他们是我一生奋斗的榜样。”郭宇说。

巴基斯坦穆扎法格项目是郭宇的职业生涯中重要的一环,在大型出口项目经验的积累、专业技术的实战、管理能力的锻炼上,他都受益匪浅。面对“水深、浪急、风大”的境外市场,在国家大型机电设备出口项目的主战场,郭宇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实业报国的情怀,披荆斩棘、跨越万难,让这双飞向世界的翅膀更加坚强有力,向着万米蓝天之上奋力飞翔。

翱翔:世界的每个角落

雄鹰之所以飞得高,不是因为风,而是它矫健的翅膀去搏击广阔的天空。作为哈军工的后继者,郭宇身上处处镌刻着哈军工的印记,面对困难开疆扩土的勇气、面对未知勇于探索的精神、面对世间变化选择坚守的执着,还有从未动摇过的以国之需求为第一目标的报国情怀。凭借这样的信念,郭宇的专业技术更为精深,管理手段愈加成熟,在重大项目的历练下,郭宇一路成长为公司的项目经理,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党委书记、董事长。此时,郭宇的目标愈加清晰,向世界输出中国动力,向世界亮出中国品牌,让哈电国际成为世界电力系统中最为响亮的名字,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2004年,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六,到2013年跃居世界第二。十年间,中国奠定了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地位;郭宇也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在国家走出去政策的支持下,使哈电国际的工程项目享誉世界。

郭宇倡导要培养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公司,提出了“放眼世界,将哈电国际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电力工程与服务公司”的企业发展目标。2009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增速大幅下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金融危机对从事国际电力市场开发的电站工程公司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市场萎缩、动力不足、项目业主资金短缺等不确定性因素剧增。面对公司发展的艰难处境,郭宇处变不惊,带领班子成员认真研究市场形势,提出了海外市场开发“三步走”即“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战略构想,抢占国际市场先机,严峻的形势下哈电国际市场开发业绩依然超过100亿元,创造了万难之下绝处逢生的奇迹。

郭宇放眼海外市场布局,加快构建海外营销网络,在他的带领下,哈电国际现已形成了由驻外商务代表处、分(子)公司和4S售后服务中心组成的行业内规模最大的海外市场营销网络,市场开发触角可延伸至非洲、亚洲、欧洲、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哈电国际营业收入更是首破百亿大关,公司发展实现了质的转变,为实现未来迈向高端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就要有大的样子”郭宇说,“哈电国际作为中国动力的领头雁,在国家的每个重要战略部署中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哈电国际以“为世界提供动力,为人类带来光明”为宗旨,凭借着一流的电力工程水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建了9个电站工程项目,提供了“一带一路”范围内最先进、最稳定、最可靠的发电机组。在项目所在国,哈电国际的设备和工程不仅满足了当地的电力需求,创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同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当地就业,并将一流的技术和服务倾囊相授,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真正树立了大国形象与魅力。

印尼万丹项目首次投运即实现机组连续稳定运行245天的业绩,以其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创造了国际EPC项目在质保期连续稳发、满发的世界纪录;土耳其泽塔斯三期项目提前实现发电目标并顺利取得FAC证书,创造了土耳其600MW等级机组建设工期最短、质量最优的历史纪录,荣获土耳其第24届国际能源环境展会最佳火电项目奖;巴基斯坦必凯项目1号机组历时17个月实现并网发电,创造了重型燃机电站建设史上的奇迹,百路凯项目创造了全球H级燃机从主机到场到并网发电最短的安装调试记录;蒙古额尔登特项目荣获蒙古国国家优质项目奖和优秀建筑物设计奖;迪拜哈斯彦项目荣获“2018国企海外形象建设优秀案例”。这就是哈电国际“走出去”的节奏,快速有力、稳健坚实。作为电力和能源建设的国家队,哈电国际以强有力的步伐,在“走出去”的征途上飞驰向前。

在郭宇的带领下,哈电国际引领中国技术“走出去”,带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力推中国标准“走出去”,书写“走出去”的中国故事。哈电国际声誉满载,“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一带一路’工程项目出口杰出贡献企业”……这是哈电国际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蓝图贡献了哈电力量,亮出中国品牌,树立大国形象的最好证明。

面对困难和挑战,是什么给了郭宇坚定的力量,无畏前行?郭宇说:“每当忙碌过后,每当面对新的征程,母校的军号声总会回荡在耳边,它短促有力、催人奋进,也许就是来源于心底的那股强大而温暖的力量。”

这份力量,来自哈军工老一辈革命家的忠诚使命与担当;这份力量,来自“以祖国需求为第一需求”的精神追求;这份力量,来自哈军工后继者的远大理想与无限生机……40年风云激荡,40年踏浪逐潮。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哈电国际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壮大,作为中国动力“走出去”的领头雁,郭宇用30年的专注与坚守,给工匠精神做了一个精美的注释,以坚定的信心、无畏的勇气展翅高飞、拥抱世界。

编辑:金声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