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人物】追梦科研向海防——记青年学术骨干赵玉新
——记青年学术骨干赵玉新
作者
车飞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4-10-25

分享

一个年仅34岁的年轻人,将自己的理想融入当代的中国梦,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十几年时间都奉献给了国防科技事业,并且还将在科研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十几年如一日,赵玉新教授就是这样醉心于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

承一片冰心报师尊

2001年,赵玉新获得保研资格,并留在407教研室工作。在恩师郝燕玲教授的指导下,他开启了自己的科研之旅。

“郝老师的敬业精神,对我影响最大。”刚参加工作时,郝老师带着21岁的赵玉新到北京出差,每天都要去3、4家单位调研,行程安排得非常满,工作完成后,就立刻抓紧时间赶回学校。当时,郝老师已经年近六十,却坚持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上。

除却敬业精神,贯穿郝老师整个科研生涯的“学以致用”理念,同样让赵玉新印象深刻。身在一个强调工程应用理念的实验室,他们开展的科研工作,最后都会形成相应的装备,实实在在应用于各类舰船上。这些实实在在的应用,是整个实验室的发展动力,也是郝老师一生努力的目标,如今,更是毫无疑问地成为赵玉新为之奋斗的方向。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在郝老师的影响下,赵玉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越走越远。

接一份重担谋发展

“这个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当前船舶与海洋技术大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个专业围绕海军、海洋做研究,从国家、国防发展需求上来说充满机遇,而且我们本身的研究实力也处于国家的高端水平。在这样的一个团队里做科研,我非常有信心,也非常有激情。”谈到自己的专业领域,赵玉新兴致颇高。

“我们研究出来的成果能够看得到、摸得着,切实为海军服务。目前。我们研究所有数百余台(套)设备运行在海军各类舰船上,这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十几年如一日地热爱,让赵玉新对这个领域的发展有着坚定的信心。“虽然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和欧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坚信,我国会在舰船导航技术发展的道路上逐步赶超。”

既然热爱,必定付出。不必说学生时代的寒窗苦读,即使是现在,晚上加班对赵玉新来说,仍是家常便饭。今年3月,接任海洋运载器导航设备研究所所长职务后,工作节奏更加紧张。他每周都要工作6天以上,晚上经常加班到凌晨。

赵玉新对海洋运载器导航设备研究所有着深厚的感情。从1992年成立至今,学校海洋运载器导航设备研究所(原407教研室)已经走过22年的历程,它是国内唯一全面、系统地从事海洋运载器导航理论及工程技术研究的高校科研机构,同时也是我校规模和实力较为雄厚的研究所之一。如今,赵玉新接过了这个重担。“当老师的时候,只需要对一个项目负责,当所长的话,要对所有老师负责,对整个研究所负责,对学院和学校负责,我感觉自己的责任更重了,考虑问题的时候也要更系统、更全面、更细致。”

赵玉新对研究所有信心,对老师们有信心,也对自己有信心。“研究所将继续坚持为船舶工业、海军装备和海洋开发服务的宗旨,以国家和国防需求为牵引,发挥自身优势,不断缩短与世界一流实验室的差距,努力成为解决我国舰船导航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的科研高地。”

展一片宏图做鸿鹄

赵玉新曾先后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进行学习访问。回想在国外的求学经历,赵玉新感慨很深:“如果说美国学习的经历激发我对先进科技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与英国合作导师Washington院士广泛深入地研讨,则让我在学术发展上受益匪浅。不久以后,自动化学院将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交通科学研究中心启动为期3年的双边合作,必然会有力推动导航学科的快速发展。”

国内外丰富的学习经历,让赵玉新拥有了宽广的科研视角、积累了扎实的底蕴,也为他参与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无论是2012年作为组委会主席组织学校承办的第五届计算科学与优化国际会议,还是在今年举办的第33届中国控制会议担任分会主席,他都希望能为学科的国际化进程奉献微薄之力。

工作多年,赵玉新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中发表数篇论文,并出版2部专著,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学术研究上的新兵,还处于艰难的转型升级时期,但这并不能阻挡他张开翅膀,在科研的天空中翱翔,实现自己的宏图之志。

编辑:B_lijiaheng  审核:coast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